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心理健康教育_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简易教案轻松入门指南 心理健康教育p

下面内容是适用于初中阶段的青春期心理健壮教育简易教案,设计为一课时(45分钟),聚焦核心议题,结构清晰、便于实施。

一、教学主题

认识自我·管理心情——青春期心理成长导航

二、学情分析(结合)

  • 心理特点:自我觉悟增强、心情波动大、重视同伴认同、对异性好奇。
  • 常见困扰:学业压力、外貌焦虑、亲子冲突、人际矛盾。
  • 三、教学目标

    1. 认知目标: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特点,识别正常心情反应。

    2. 能力目标:掌握2~3种心情调节技巧,学会简单应对人际冲突。

    3. 情感目标:增强自我接纳,建立积极成长心态。

    四、教学重难点

  • 重点:心情管理技巧、同伴交往边界。
  • 难点:化解“独立需求”与“依赖现实”的矛盾。
  • 五、教学准备

  • 素材:心情卡片(喜、怒、哀、惧等)、案例纸条(人际冲突场景)。
  • 工具:PPT(可参考简约模板)、轻音乐背景音。
  • 六、教学经过

    (一)导入:感知成长变化(5分钟)

    1. 情境创设:播放短视频《我的青春日记》(呈现典型青春期困惑)。

    2. 提问互动

    > “最近是否感到自己心情像过山车为什么”

    > (引导学生分享,引出主题)

    (二)核心活动:探索心理密码(25分钟)

    1. 认识心情(学说支撑):

  • 活动1:分发“心情卡片”,学生选择代表近期心情的卡片并分组讨论。
  • 引导拓展资料
  • > “心情无好坏,但表达方式有对错——不伤害他人、不压抑自己。”

    2. 管理心情(实用技巧):

  • 技巧示范
  • 呼吸法:吸气4秒→屏息4秒→呼气6秒(现场练习)。
  • 倾诉对象清单:朋友/家人/日记/心理老师(强调求助不可耻)。
  • 3. 同伴交往边界(案例教学):

  • 活动2:抽取“案例纸条”(如“朋友要我逃课陪TA,怎么办”),小组讨论应对策略。
  • 规则强调
  • > “尊重≠讨好,拒绝≠冷漠——诚恳表达+替代方案”(如“不能逃课,但放学后陪你”)。

    (三)升华:强化自我认同(10分钟)

    1. 故事共情:讲述《安仔的武术梦》片段(挫折中的自我重建)。

    2. 自我赋能

  • 完成句子:“虽然我______,但我______。”(例:“虽然我数学弱,但我画画很有创意。”)
  • 教师
  • > “你的独特性,是青春最珍贵的礼物。”

    (四)课后延伸(5分钟)

    1. 操作任务:记录一周心情变化,用学过的技巧调节1次。

    2. 资源推荐

  • 书籍:《少年维特的烦恼》(歌德)。
  • :本地心理援助电话(如香港青年协会“关心一线”2777 8899 )。
  • 七、教学反思(实施后填写)

  • 成功点:活动参与度高,案例讨论激发诚实难题解决能力。
  • 改进点:增加“亲子沟通模拟”环节,强化家庭支持认知。
  • > 教案设计说明

    > 本教案融合体验式活动(70%)与认知引导(30%),避免学说灌输,紧扣《中小学心理健壮教育指导纲要》要求,突出实操性。教师可根据学生反应灵活调整案例深度,重点传递“难题正常化”与“资源可及性”理念。


   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