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《忆江南》古诗注释和译文全解析:白居易笔下的江南美景

白居易《忆江南》创作背景介绍

说起江南,你会想到什么?是烟雨朦胧的水乡,还是桃红柳绿的春日?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用一首短短27字的《忆江南》,就把江南的美景永远定格在了中国文学史上。这首词的注释和译文值得我们细细质量。

白居易可不是随便写写江南的游客,他曾实实在在地在江南生活过。这位诗人先后担任过杭州和苏州的刺史,对江南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。当他67岁高龄,因病回到洛阳12年后,江南的景色依然鲜活地存在于他的记忆中,于是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。《忆江南》古诗的注释和译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白居易眼中的江南。

《忆江南》原文及逐句注释

让我们先来看这首词的原文:

“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能不忆江南?”

逐句注释如下:

1. 谙(ān):熟悉的意思。白居易说他很熟悉江南的风景。

2. 蓝:指的是一种名为”蓝草”的植物,叶子可以制作青绿色的染料。这里形容江水比蓝草染出的颜色还要绿。

3. 词牌名《忆江南》又名《望江南》《梦江南》,是唐代流行的词牌,有27字和54字两种格式,白居易选用的是简洁的27字单调。

你知道吗?白居易没有用江南常见的”花”、”莺”来描写,而是别出心裁地以”江”为中心,通过”红胜火”和”绿如蓝”的强烈色彩对比,一下子就把江南春日的绚丽画面推到了读者面前。这种手法在当时可是相当创新的!

《忆江南》白话译文及赏析

让我们把这首词翻译成现代白话文:

“江南真是个好地方,那里的风景我过去就很熟悉。太阳升起时,江边的花儿红得胜过火焰;春天到来时,江水的绿色如同蓝草染就。这样的江南,怎么能不让人怀念呢?”

白居易的高明之处在于,他仅用十多少字就勾勒出了江南的精华。首句”江南好”开门见山,直抒胸臆;接着用”红胜火”和”绿如蓝”两个比喻,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。红色与绿色的对比,让江南春景顿时生动起来,仿佛一幅水墨画在眼前徐徐展开。

你是否也觉得奇怪,为什么白居易偏偏选择”江花”和”江水”来代表江南?这正是诗人的匠心独运——江南水乡,水是灵魂,抓住了”江”的特点,就抓住了江南的神韵。而且通过”日出”和”春来”的时刻暗示,让短短几句词包含了丰富的时空变化。

白居易与江南的不解之缘

白居易对江南的深情不是偶然的。他在杭州当刺史时,最爱去灵隐寺寻找传说中的”月中桂子”;在官衙里就能欣赏到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。一动一静之间,展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挚爱。

这位诗人后来被称为”诗魔”和”诗王”,他的诗通俗易懂却意境深远。《忆江南》虽然短小,却浓缩了他对江南的全部情感。当我们阅读这首词的注释和译文时,不仅能欣赏到文字之美,更能感受到一位老人对曾经生活过的土地的无尽思念。

读完这首词的注释和译文,你是否也对江南产生了向往?白居易用他的生花妙笔告诉我们: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,不在于辞藻有多华丽,而在于情感有多真挚。《忆江南》正是这样一首穿越千年依然鲜活的佳作。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