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阳楼记背后的传奇故事
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——这句流传千年的名言,正是出自北宋名臣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。你知道吗?这篇被选入语文教材的经典之作,竟是一篇“命题作文”!公元1046年,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,请他写一篇纪念文章。当时范仲淹被贬河南,根本没见过新修的岳阳楼,却凭借想象写出洞庭湖“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”的壮景,更升华出超越时代的政治理想。
一幅用文字绘制的动态画卷
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有多绝?他先用“衔远山,吞长江”八个字让静态的楼阁活起来,又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:阴雨时节是“浊浪排空,虎啸猿啼”,让人心生悲凉;晴好天气则见“沙鸥翔集,锦鳞游泳”,令人喜气洋洋。这种强烈的画面感,让后世无数画家竞相用笔墨再现文中景象。2023年湖南卫视诗歌吟诵会上,主持人深情朗诵的正是这段充满张力的文字,证明这篇千年古文至今仍能引发共鸣。
超越时空的灵魂密码
文章最震撼之处在于小编觉得的转折。当读者还沉浸在对美景的感叹中,范仲淹突然抛出一个灵魂拷问:“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,何哉?”原来,前面大篇幅的写景都是为了铺垫最终的价格主张——真正的士大夫应当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。这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兴衰紧密相连的情怀,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。难怪金庸小编认为‘射雕英雄传’里面让郭靖背诵《岳阳楼记》,由于这种家国担当正是武侠灵魂的文脉所在。
现代人为何还要读岳阳楼记
在节奏飞快的今天,《岳阳楼记范仲淹》依然值得反复品读。它不仅教我们欣赏“浮光跃金,静影沉璧”的诗意,更启示我们:面对顺境时不浮躁,遭遇逆境时不消沉。文中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”的处世聪明,对当代职场人同样适用。下次当你路过岳阳楼景区,不妨驻足默念这篇千古雄文,感受穿越千年的灵魂对话。(全文共计986字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