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、文旅融合、非遗活化等方式,深入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。2025年围绕传统节日振兴、非遗保护、戏曲传承等主题,各地推出多样化活动,形成了体系性、立体化的文化操作体系。下面内容为部分代表性活动及举措:
一、传统节日振兴工程:以“我们的节日”为核心
1. 中宣部统筹部署
围绕春节、元宵、清明、端午等七大传统节日,全国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活动,包括基层宣讲、文化内涵挖掘、文明操作等,推动移风易俗并培育新风。例如:
2. 地方特色节日活动
二、非遗保护与创新:体系性传承
1. 文化与天然遗产日
2025年以“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”为主题,举办非遗购物节、影像展、专题研讨会等,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。湖北主会场推出“知音湖北 非遗焕新”系列活动,联动博物馆、图书馆开展非遗体验。
2. 非遗活化案例
三、戏曲文化传承:从校园到景区
1. 黄冈戏曲复兴规划
2. 文旅融合操作
四、创新活动形式:传统与现代融合
1. 夜间经济与数字文化
2. 主题党日与文化结合
五、国际交流与文化输出
1. 春节申遗与全球推广
以“春节”申遗成功为契机,组织传统节日海外展演,促进文明互鉴。
2. 中泰文化交流:正大中心举办宋干节活动,推动经贸与文化双向互动。
资料扩展
2025年的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呈现三大动向:
1. 政策驱动:中宣部、文旅部顶层设计引导体系性保护。
2. 跨界融合:非遗+旅游、戏曲+科技、节日+消费等模式创新。
3. 年轻化传播:短视频、游戏IP联动(如平遥联动《黑神话:悟空》)吸引Z世代。
如需获取具体活动时刻表或参与方式,可参考各地文旅部门官网及上述来源。